凝心聚力促发展 履职为民开新篇

2024-11-11 00:00     作者:邓峰
      

自“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开展以来,淞江街道人大工委在上级人大和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郾城区委对淞江提出的“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西进北扩、加快发展”的新定位,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通过“强化三大保障、依托三大平台、建立健全机制”,全面增强代表工作质效,为基层人大助力社会治理水平提升探索了新路径。同时,配合郾城区人大常委会,利用辖区产业聚集优势,联合中原食品实验室,通过“三联三合一聚焦”, 着力打造中原食品实验室人大代表联络站,凝聚人大代表力量,赋能街区产业发展

一、主要特点及做法

(一)强化三大保障夯实代表联络站基础。一是坚持党委领导提供政治保障。就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服务中心、服务群众这个大局,主动站位,积极作为,依靠人大代表队伍的集体力量,畅通双向互动渠道,不断为推进淞江经济发展贡献人大作为。积极争取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召开代表联络站协商会议4次,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统一思想,调动各部门共同支持和配合。二是人大牵头提供组织保障。谋事成事,关键在干。充分发挥人大牵头组织作用,做好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由街道人工委主任担任联络站站长,负责日常事务和推进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一方面规范制度建设。制定了《淞江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职责》等8项制度,对代表联络站的设立要求、受理事项范围、接待选民与群众的程序和步骤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在联络站统一挂牌上墙,亮出代表身份,全面接受选民的评议和监督。另一方面,规范接待流程制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详细流程,采取固定接待和不定时接待、定期定人和全程接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保选民在任何时候都能与代表联系上,能将问题反映上来,做到“六个有”,即“来访有登记,登记有反映,反映有处理,处理有结果,结果有反馈,反馈有记录”。三是代表参与提供力量保障。加强代表之间密切联系、更好履行代表职责。围绕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走访、调研等活动,推进中心工作,目前止,代表联络站已开展代表活动6次,参加代表158人次,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征地拆迁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意见和建议21条。

(二)依托三大平台,促进代表履职积极主动作为。一是矛盾纠纷联调平台。在代表联络站中挑选从事法律、信访、综治的代表,组建了淞江矛盾纠纷联调平台。依托这个平台,组织开展了“平安淞江、代表参与”活动,充分发动代表积极参与到平安淞江建设中,共同化解影响淞江安全的不稳定问题,为淞江地区和谐稳定做出了人大代表应有的贡献。先后3次组织代表们深入走访淞江各村居和企业,实地查看村居和企业具体情况,召开座谈会3次,倾听群众呼声,在平安淞江建设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15条。同时,引导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调解主力军的作用,对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主动介入当好“和事老”,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如英张社区一块已征拆过的规划用地因历史遗留问题未开工建设,一到忙种时,已征拆过的户还积极耕种,由于该地块已征收时间长,处理不好就可能引发规划方和群众之间的群体性冲突,将会严重影响平安淞江建设。为妥善解决好这一群众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淞江人大及时组织代表走访群众了解具体情况,积极参与到纠纷调解中。在孟会敏代表的积极参与下,成功调解了这起困扰双方多年遗留纠纷,切实维护了淞江社会稳定。二是社会民生事业服务平台。将人大工作核心思想、联络站简介、代表信息和各项制度公开上墙,使代表工作、代表活动有章可循,为联络站正常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依托“魅力淞江”公众平台,建立人大代表微信群,设置人大代表专栏、人大代表联络群众留言板、选民意见箱等,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将每周三定为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由各级代表轮流值班,通过发放民意联系卡,填写来访群众登记簿等形式,收集群众问题,形成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交流互动“新常态”。目前,已接待选民100人次,走访选民100人次,收集意见建议 20 条,为群众办实事 32件,调解基层矛盾纠纷 1300 起,激发了代表履职的热情。三是代表学习交流基地平台。阳光禽业学习交流基地。漯河市阳光禽业有限公司业务包括雏鸡孵化、青年鸡培育和鸡蛋销售等,产品远销十余个省、市,成为市级养殖龙头企业。董事长张赢代表积极参加市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履职培训,参与党的二十大精神、“学党史国史”等主题宣讲活动。带领代表们参与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精准助农,通过给困难家庭鸡蛋,送技术,设立农产品代售点和义卖等方式,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她本人也被评为省级新时代百姓宣讲员。中原食品实验室学习交流基地。组织辖区重点食品企业到中原食品实验室对接座谈,现场观摩了实验室的食品科研成果展示,各企业代表就技术需求及企业创新发展与实验室各研发专家团队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达成初步合作意向2项。发挥好桥梁作用,主动牵线搭桥,组织企业到实验室学习取经,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精准对接,为我区食品企业创新发展铺平道路,为郾城食品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是巧借中原食品实验室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上下联动,畅通市、区两级人大、实验室、高校、企业和属地党委、人工委各个层面人大代表联动渠道,建立“政企互动联系日”制度,驻站人大代表与市、区、街道不同层面的领导干部、企业家围绕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成果转换等方面常态化开展交流互动,为产业链集聚科技优势、资源优势等出谋划策,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左右联合,瞄准企业、员工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采取“站内+站外”“固定+流动”“接待+走访”等多种方式,高频度开展人大代表进园区、进企业、进工地活动,收集意见建议并交相关部门办理。截至目前,已先后走访企业36家,开展各类咨询服务50余次,解决问题30余件,让企业和员工真正感受到“人大离得近,代表在身边”。内外联谊,广泛组织联络站代表与本地同行、在外漯商开展交流会、恳谈会、企业沙龙、参观考察、人才交流等形式的互动联谊活动10余次,共享行业发展信息、共商行业发展之策、共解行业发展难题、共推实验室最新科研成果,为全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牵线搭桥,助推郾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组织融合,融合驻漯全国、省人大代表第二小组,驻郾市人大代表第二小组平台资源,充分借助驻漯全国、省人大代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宣传推介中原食品实验室最新科研成果,促成与更多的知名企业合作交流,促成了焦作、驻马店等多个地市主要领导带队到中原食品实验室进行考察调研。充分发挥驻中原食品实验室联络站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企业和实验室的作用,及时察实情、谋良策、促沟通,先后接待人民群众和企业代表30余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0余个,提交意见建议3件。形成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共同发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功能融合,充分融合代表联络站平台资源和驻站各级代表自身优势和特长,致力于将代表联络站打造成为集政策宣传、学术交流、法律咨询、成果推介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科研单位和企业、产业的深度融合,推进企业与实验室的深层次对接,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成优质产品。共组织28家食品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到中原食品实验室参观学习交流,促成恒达食品、益恒源、豫鼎源等7家食品企业与实验室签订技术服务合同,落地成果转化项目7个,努力实现“建设一个站点、拉长一个链条、育强一个产业、致富一批群众”的目标。活动融合,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依托,以“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为契机,以“万人助万企””等活动为载体,结合人大代表“335”工作法,常态化组织驻站代表开展惠企助企、问计献策、调研监督、走访接待等活动,为企业纾难解困,助推企业发展。其中,曹佳艺代表在走访小微企业孵化园时,了解到园区“用水难”等问题,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接,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张广辉代表主动协调资金200余万元修整道路10余公里,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解决了中原食品实验室周边群众出行难、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创新赋能,依托中原食品实验室科技创新龙头平台,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围绕食品创新核心区和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建设,充分发挥中原食品实验室人大代表联络站桥梁纽带作用和驻站企业代表行业领军人物的作用,坚持向“新”而行,紧盯企业实际需求和实验室最新科研成果,与中原食品实验室专家院士进行深度对接,有针对性的谋划项目、研发产品,以创新强动能、助发展。经联络站驻站代表搭桥引线,漯河恒达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益恒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塔格糖生产项目与中原食品实验室签订合作协议,为我市传统食品产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中原食品实验室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创建,进一步加强了各方人大代表的交流和联系,互相学习借鉴对方在人大有效监督、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创新开辟了人大代表工作新场所,拓宽了代表工作新渠道,既为人大代表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也为广大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载体。

(三)建立健全机制,保障代表联络站长效运行。一是建立活动机制。活动是代表联络站的生命。围绕中心,结合实际,精心设计学习交流、主题接待、述职考评等有主题、有效果、有特色的各类活动9次,做到“月月有交流、季季有活动”,真正让代表联络站用起来、动起来、活起来。二是完善处理机制。不断健全群众反映事项的受理、分析、交办、督办、反馈等处理工作链。特别是要根据事项的性质、涉及的职权范围等进行分类处理。建立“汇总梳理一分析研判一交办督办一反馈评价”闭环督办机制,通过闭环督办机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瑞和食品产业园110亩、中原食品科创园627亩、6家厂院150亩、平漯周高铁项目农用地95亩的土地征收任务,为征地拆迁工作作出了人大力量。三是深化“网格联动”机制。将21名代表划分到12个村(社区)网格中,不断丰富代表活动形式和载体,深入开展“四亮”(亮身份树榜样、亮承诺强履职、亮作为晒成绩、亮职责重督导)活动,有效推动解决了一批网格实事、民生关键事,助推问题的解决和落实。如:化解蓝光雍锦湾问题楼盘、争取王堂、香陈湾等5个村的自来水管网配套建设项目等;发挥代表在发展民生事业和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推动淞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交上了一份忠实履职的人大答卷。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监督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还不够,力度有待加强;二是代表履职热情和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街道人大工委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人大工作的主体是代表、水平看代表、活力在代表。淞江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新时期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的有益探索,它使不同区域的代表与代表之间有了一个直接沟通、交流的平台,为代表更好地了解民意、汇聚民意、维护民利开辟了一条重要渠道。淞江人大代表联络站必将成为了解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化解矛盾纠纷的缓冲带、组织视察调研的主平台。

一是围绕联系群众好,身份“亮起来”。把代表的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制作成专门的展板,悬挂在站点醒目位置,代表们也主动向群众公布手机号、添加来访群众为微信好友等形式,让群众时刻都能找到代表,进一步拉近代表和群众的距离。“群众有事,可以直接通过电话联系自己选区的人大代表,反映诉求或提出意见建议,解决了群众遇事不知联系谁的难题。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群众。亮出人大代表的身份和联系方式,不仅方便了群众向代表反映问题,也是对人大代表的一种监督和鞭策,让人大代表时刻铭记自身的责任,真情实意为群众办实事。

二是围绕依法履职好,代表“动起来”。人大代表在联络站点定期学习交流、组织活动、接待选民、述职评议。固定每周三为联络站选民接待日,每月农历初九、十九、二十九为联络点选民接待日,代表分班定期到联络站点接待选民,认真听取、记录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立台账,实行首问负责制。代表联络站点能够办理的,马上办;属于街道办理的,当天转交街道人大工委处理,力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答复。根据代表的业务特长和职业特点,划分代表小组,全力谋划筹备好代表小组各类履职活动,切实提高代表参与的积极性,丰富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内涵。

三是围绕活动开展好,效果“实起来”。组织淞江代表联络站和中原食品实验室人大代表联络站混合交叉进站开展活动,组织开展视察调研、代表进社区、进企业,直接联系选民、代表接待日等活动,加强线上线下代表与选民互动交流,实现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活动常态长效。开展好“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在“魅力淞江”公众号开设专栏,报道代表典型事迹,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典型事迹材料,展示淞江人大代表的履职风采。

四是围绕硬件配套好,阵地“强起来”。巩固淞江代表联络站提质增效的同时,高标准打造中原食品实验室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做到“十有”,即有场所、有牌子、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台账、有档案、有案例。探索数字赋能,创新民情民意的表达形式。实现代表信息一屏掌控。群众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看人大代表信息。反映诉求一点即通。群众可以通过向代表留言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并实时查看办理进度。公开事项一键可查。设置“公示公告”模块,及时公开人大代表议事事项,发布人大代表工作动态,让群众更直观、更全面的了解人大工作。

五是围绕运行管理好,机制“建起来”。打造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点,首要是召开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交办会,对街道人大代表和居民议事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收集,限时答复办理,在意见建议答复前密切与代表的联系,了解代表意图,征询代表看法,共商解决办法。其次是组织区级人大代表每年向原选区选民口头或书面报告履行代表职务情况,并明确每位代表在每届任期内至少向原选区选民口头述职一次。原选区选民对代表履行职务情况进行监督和评议。代表履职情况怎么样、群众满意不满意,选民说了算。最后是开好居民议事会,做好民生实事收集工作。将年底“民生实事居民议事代表票决”作为我街道一项人大特色工作进行重点打造,继续探索和完善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由群众参与、实施项目由代表票决决定、实施过程由代表跟踪监督、完成结果由代表民主评议的长效机制,使民生实事项目更接“地气”、更贴“民心”、更合“民意”。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淞江街道人大工委将持续深化“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稳中求进推动淞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郾城出彩、漯河增彩、中原添彩。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