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维持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乡村风貌,太尉镇精准发力,健全巩固成效机制,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一、高位推动,加强组织领导
(一)强化工作推动。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第一组长、镇长任组长的太尉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主抓人居环境工作,抽调镇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宣传等各条战线上的精干力量充实人居环境整治队伍,督促各村支部书记亲自抓,明确1名干部具体抓,构建了镇、村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与顺畅高效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责任落实。完善“一网六长”制,建立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组长包户的包联责任制,明确责任,挂牌公示。对巡察反馈问题,建立工作台账,逐项明确责任人员、工作时限,同时举一反三,形成层层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干的良好工作机制。
(三)强化示范引领。按照“抓点示范、连点成线、以线扩面、整村推进、全域覆盖”的思路,以魏集、邢庄、齐桥、西郭庄、东郭庄和魏马路沿线为重点,全力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线,以优带劣、以快带慢,以良好的成效示范引领各村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动全域争创“四起来”先进村。
(四)强化督导抓推动。多次召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发动镇村两级干部“抓一线、齐上阵”开展整治工作。领导班子带队深入一线,现场指导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工作细化到人,责任压实到人。同时,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提档升级”。
二、抓住关键,实施动态清零
(一)强力整治“六乱六清”。以开展“七个动态清零”行动为抓手,严格落实“一网六长”、门前三包等制度,督促各村大力整治乱堆乱放、乱到乱扔、乱搭乱建等行为,累计发动群众1.2万余人次,清理柴草、秸秆、土堆、粪堆、木材、砂石、闲置生活用品等900余处,营造了干净、整洁、通畅的居住环境。组织镇村两级动用钩机、铲车、三轮车等机械580多台次,对村庄周边、河道、池塘、沟渠、道路两侧、田地、房前屋后、庭院四周垃圾、杂草,多次进行全方位、地毯式的清理整治,累计清理1090余处;全面清理坑塘、沟渠、排水管等,整治坑塘138个、乱排污水170余处,疏浚沟渠疏浚沟渠23公里,解决了黑臭水体和污水横流问题;全面排查违法建筑、小广告和残垣断壁,拆除违章建筑14处,整治墙面上乱贴乱涂广告、标语620处;积极推进“空心院”整治和“一宅变四园”,整治并利用荒院96处。
(二)强力推进“厕所革命”。 一是扎实推进户厕改造。组织18个行政村认真入户排查,掌握各村常住户厕所使用现状,推动完成新改厕户566户。二是对2013年以来农村户厕改造进行摸排整改“回头看”,对排查处90户问题户厕立行立改,已经全部整改到位。三是加强户厕服务,向改厕群众宣传户厕改造政策,张贴户厕维修、抽粪联系卡,提高生活质量,达到群众满意。
(三)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在做好整改整治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推进村边、宅边、路边、水边“四边”绿化,共植树2.6万株,播撒草籽800平方米,美化了居住环境;组织各村安装路灯920盏,确保了夜间照明;强力整治村容村貌,加强风貌管控,积极创建“四美乡村”7个、“五美庭院”340户。通过持续努力,实现了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的目标,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找准给力点,实施“12381”长效新机制
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四起来”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太尉镇积极探索实施“12381”长效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精细化治理、常态化管护,用心用情改善村容村貌,巩固提升了人居环境。
“1”是锚定一个目标,解决人居环境整治目标靶向的问题。即坚决实现全镇人居环境“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亮起来”,全面改善全镇群众的人居环境”。“2”是强化两项宣传,解决人居环境整治主体动力的问题。一是用好线下、线上两个平台,不断提高群众爱家爱美爱卫生爱清洁的意识,促使其养成卫生习惯,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工作。“3”是建立三支队伍,解决人居环境整治谁来干的问题。一是建立网格化管理队伍,认真落实“一网六长制”,科学划分区域,明确相应的路长、巷长、园长、田长、河长、坑塘长,将责任人、职务、电话、管理要求等制作责任牌,统一上墙公示,严格落实管理责任。二是建立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吸收老党员、老干部、热心公益的人员加入理事会,负责研究环卫费用支出使用和检查卫生、“五美庭院”、“门前三包”先进户评选、星级评定等活动。三是建立环境整治清洁队。组建党员带头、先进户和公益岗位人员参加的环境整治清洁队,在农户做好“门前三包”的基础上,分片分区域开展集中清理整治工作,常态化抓好日常维护管理。“8”是健全八项制度,解决人居环境整治怎么抓的问题。健全环卫收费、“门前三包”、常态巡查、集中整治、五美庭院评选、观摩考评、奖励激励、负面曝光制度,全年落实常态化整治问题。最后一个“1”是打造一条示范线路,解决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引领的问题。在全面整治的基础上,选择资金投入大、整治效果好、基础设施提升快的先进村,以点连线,以线扩面,打造人居环境示范线路,引领带动镇域全境环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