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江街道构建“人大+商会+园区”新模式

2024-09-10 00:00     作者:邓峰
      

为更好呼应郾城“三区”的建设,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淞江街道人大主席团围绕代表社会资源丰富、群众威望高等优势,以“人大+”理念为核心,积极构建“人大+商会+园区”融合阵地,探索“互联互应”履职路径,架起服务群众的“立交桥”,为群众排忧解难;架起服务企业的“暖心桥”,广泛收集企业诉求,精准地服务园区建设;架起乐于奉献的“爱心桥”,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期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架起招商引资的“彩虹桥”,推动淞江与外界的合作交流,彰显履职尽责的为民情怀。“人大+”共建平台的建立,有效促进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共赢,有力助推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样板。使商会组织、园区建设与人大代表工作得到有机融合、创新实践。

架起服务群众的“立交桥”。定期开展好座谈会、听证会、宣讲会、现场办公会,广泛推进理论宣讲、政策解读和协商督办等工作。以庭院议事会、板凳夜谈会等形式,热忱为群众排忧解难,做群众贴心人,面对矛盾纠纷案件难易程度,探索“三步调解法”(耐心倾听,有效沟通疏导;冷热结合,把握解纷节奏;用心用情,彻底打通心结),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营造最好的解决氛围,运用此法成功的解决了郭跃进子女不赡养问题、平漯周高速铁路征拆中群众的为难情绪等,有效促进了淞江社会治理工作,显示了“人大+”在社会治理中的社会力量。

架起服务企业的“暖心桥”。在工业园区设立四个代表家站联系点,常态化组织代表入驻“家站”,结合“335工作法”,开展视察、调研、宣传政策、走访接待等一系列活动,以“助企纾困解难促发展”为主题面对面开展专题座谈会,发挥代表优势,针对企业实际需求,第一时间把好政策、‘及时雨’、‘福利包’链接到企业,助推后疫情时代园区企业提振信心、提质增效、全面复苏。依法有序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帮助完成中原食品科创园627亩的征地任务;完成6家厂院150亩土地收储任务,保障项目不因土地问题搁置停留。

架起乐于奉献的“爱心桥”。在代表的示范带头参与下,公益投资项目“绿农吊瓜”“阳光禽业”和“自由战士”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充当调解各方利益的“和事佬”,市人大代表张广辉为解决了中原食品实验室周边群众出行难、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协调200余万元修整道路10余公里,有力助推了实验室规划建设的顺利落实。郭想兰等5名代表每年为9名贫困学生捐资2.7万元;赵文辉代表竭尽全力清理高效整合低效闲置土地2.5亩发展村集体经济。疫情期间,代表们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捐款捐物7万余元助力社区、园区建设,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期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

架起招商引资的“彩虹桥”。充分发挥商会行业性强、联系面广和人大代表集中的优势,加强与地方商会及园区企业交流沟通,宣传推介郾城的产业和优势资源,积极登门拜访,邀请相关人员来郾考察,扩展招商引资网络和招商信息来源渠道。积极推进“以商招商、以会引商,先后对接四川宝沙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陶来郾考察食品添加剂研发项目;郑州银都药业公司益生菌系列生产项目,为全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牵线搭桥,持之以恒助力郾城“三区”建设。


审核人: